11月22日,寰球北京公司承担的两个风光氢耦合生物质甲醇可研项目完成专家评审及意见的修改。两个项目均采用寰球北京公司自主创新研发的甲醇合成技术和新能源发电—制氢—用氢一体化配置软件,标志着公司自主技术在新能源领域推广应用的突破。
农村地区农牧废弃物等生物质资源丰富,是可就地开发利用的清洁可再生能源,是推动农村能源革命、建设零碳村镇的重要实施路径。
在业内人士看来,生物质能有望在政策支持下迎来快速发展,但基于纯发电项目盈利难的现实,综合能源服务以及跨产业、跨行业融合
2023年10月16日,全球首台(套)200Nm³/h生物质乙醇重整制氢项目验收、鉴定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贺泓院士出席会议,北京理工大学孙逢春院士作为本次验收、鉴定专家组组长。
2023年10月16日,全球首台(套)200 Nm³/h生物质乙醇重整制氢项目验收、鉴定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贺泓院士出席会议,北京理工大学孙逢春院士作为本次验收、鉴定专家组组长。
哥伦比亚大学全球能源政策中心发表署名Philippe Benoit的文章,题目是Invisible Women in Energy: Millions of Household Biomass Producers(能源领域看不见的女性:数以百万计的家庭生物质生产商)。
近日,由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郗凤明研究员带领的团队联合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专家,在国际知名期刊《The Innovation》(《创新》)上发表封面研究论文“Benefit analysis of multi-approach biomass energy utilization toward carbon neutrality”(《碳中和背景下生物质能多元利用路径的节能降碳潜力分析》)。论文基于对生物质能多来源、多技术转化路径的清洁能源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开展全面系统研究,阐明了我国生物质能在节能降碳方面的巨大潜力,为我国碳中和目标实现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生物质能源正成为国际公认替代化石能源的主要选项。根据国际能源署(IEA)2022年的最新统计数据,现代生物质能源在全球已成为第一大可再生能源,在可再生能源终端市场占比为55%,超过风能、太阳能、水能、地热能的总和,在全球全能源供应链中占比6%。
4月17日,以“奋进碳时代,构建新生态”为主题,由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生物质能产业分会、中国农业大学、国际能源署生物质能中国组、中国能源研究会绿色低碳技术专委会共同主办的“第四届全球生物质能创新发展高峰论坛暨有机固废资源(能源)化利用科技装备展”在京召开。
4月17日,由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生物质能产业分会、中国农业大学、国际能源署生物质能中国组、中国能源研究会绿色低碳技术专委会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全球生物质能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九华山庄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为“奋进碳时代,构建新生态”。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副秘书长兼生物质能产业分会秘书长张大勇就《2023中国生物质能产业发展年鉴》内容作相关介绍。

已加载全部内容
已经没有更多文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