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
首页 中国的林木生物质能源:国内供应与国际进口

中国的林木生物质能源:国内供应与国际进口

苏世伟,朱文,聂影

  (1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京210037;2金陵科技学院南京211169;3国家林业局林产品经济贸易研究中心南京210037)

  摘 要:文章统计了2000-2010年中国生物质资源和生物质能源的利用情况,从国内供应和国际进口两方面,分析了中国林木生物质资源的供给和利用状况,进而讨论了中国林木生物质能源应用存在的问题。主要结论:中国林木生物质原料资源丰富,林木抚育、采伐及加工剩余物可利用资源达到3.5亿t,商品薪材产量已经占到木材总产量的9%;中国的木质燃料进口量逐年快速增长,主要来源于越南、澳大利亚等国家。

  可再生资源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重点领域,其中生物质原料是最大的可再生资源,占世界一次能源的10.4%,占可再生资源总量的77.4%(Kadri Cemil Akyuz等,2011)。生物质资源主要有农业废弃物、薪材及林业剩余物、城市和工业有机废弃物等(Charlotta S6derberg等,2013)。表1显示了2010年中国生物质原料资源总量约折合4.6亿t标准煤,已利用量仅为2200万t标准煤,还有约4.38亿t可作为能源利用,当前利用率仅为4.78%。

  林木生物质能源是生物质能源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是指林业生物质原料本身所固定和储藏的化学能,可以通过直接燃烧、热化学转换、生物转换和液化等技术加以利用(唐红英,2008;王雨漾等,2010)。林木生物质能源的终端产品,按其利用属性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利用薪材和林木抚育、采伐及加工剩余物加工成木质固体颗粒燃料;二是利用其油脂转化为生物柴油;三是利用木质纤维转化为燃料乙醇。林木生物质能源具有可再生、低污染等优点,是替代化石能源的一种很好选择(Kadri Cemil Akyi.iz等,2011)。

  从能源消费结构来看,中国的生物质能源的消费比重逐渐增大,生物质能源的主要利用方式是生物燃料,生物燃料包括了固态的原型和成型燃料、液态的生物乙醇和柴油、气态的沼气等多种能源产品。表2显示了2000-2010年中国生物燃料的产量呈现持续快速上升态势,2010年生物燃料产量折合1441kt油当量。

  1中国林木生物质能源的国内供应

  可作为生物质原料资源的林木剩余物,包括采伐剩余物、木材加工剩余物和抚育剩余物,全国资源总量为7.6亿t(中国林业生物质能发展规划2011~2020,2013)。考虑到这些资源有些分布在西藏、黑龙江、内蒙古、吉林等人口密度较小的山区,这些地区地处偏僻、交通闭塞、运输困难,因运输成本过高而影响到林木能源的充分利用。另外在原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树皮、板条、边条和下脚料,大部分已经使用为刨花板、纤维板和胶合板的生产原料。因此,实际作为林木生物质能源利用的资源量约为3.5亿t,折合标准煤是2亿t,而目前只利用了170万t,利用率不到1%,尚可利用的林木生物质资源数量巨大。

  现阶段中国比较成熟的林木剩余物利用技术,是将低品位的林木生物质原料固化成型,转化为高品质的易储存、易运输、能量密度高、热利用效率显著的生物质颗粒状或块状木质燃料,从而用于供热锅炉燃料及生物质木炭原料。截止2010年,全国已建立500个生物质成型燃料应用示范基地,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年用量已经达到193万t,固体生物质成型燃料在中国已具备较大规模产业化的发展条件(陈喜龙,2011)。

  林木生物质能源另一种重要来源是薪材。薪材是传统的木质燃料,对于我国特别是偏远的农村地区,薪材是最主要的生活能源。在中国9亿农村人口中,约50%的人口分布在比较贫困的山区、林区和沙区,其中65%人口的生活燃料依赖于传统的可再生资源——薪炭林(江泽慧,2006)。薪炭林是专门生产薪材的特殊林种,2010年中国薪炭林的面积是170万hm3,蓄积量3900万m3(中国林业生物质能发展规划2011~2020,2013)。表3统计了中国2003~2010年的薪材产量。从薪材总产量来看,近10年产量基本平稳略有下降,其中大部分薪材是作为农民自用薪材,不进行商品交易。2003~2010年,农民自用薪材产量是商品薪材产量的4.27倍。但是进入商品流通领域的商品薪材产量呈现出明显增长的趋势。2003~2010年,平均年产商品薪材总545.74万  ,已经占同期年均木材产量的9%。

  2中国林木生物质能源的进口结构分析

  按照2007年中国制定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生物质能利用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年用量将达到5000万t,其中木质燃料进口是生物质固体燃料的重要原料,中国木质燃料进口贸易量将持续扩大。

  2.1木质燃料进口的产品结构

  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uN com—trade)分类,木质燃料(wood fue1)主要包含了薪材(uel wood)、木片或木粒(wood in chips)以及锯末、碎片和剩余物(sawdust,wood waste or scrap)三类产品。

  表4统计了中国2000~2010年的木质燃料进口量,从2000年的5.09万t增加到2010年的465.24万t,年平均增长达57%,特别是在2008年后呈现更加急剧增长趋势。2011年中国木质燃料的进口量为659万t,比2010年又增长了41.7%。进口量最大的是木片或木粒,占木质燃料进口总量的99%。薪柴的进口量2007年和2008年较大,其他年份保持在稳定的水平,锯末、碎片和剩余物的进口量在较低水平上呈现总体下降趋势。

  由于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大部分木材行业发展势头下滑,但是木质能源行业却有所不同,每年都持续创出新高。例如美国和加拿大已经扩大产能,木质燃料颗粒的国际市场份额持续增加,在欧盟地区两国的合并市场占有率从2011年的28%跃升至2013年的37%。上述原因主要在于,国际能源价格长期处于高位运行,包括中国在内的能源稀缺国家都普遍寻求木质能源替代。

  2.2木质燃料进口的国别结构

  中国的木质燃料主要从越南、澳大利亚、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进口。如表5所示,2006-2010年中国从越南进口木质燃料最多,特别是2008年达到进口总量的65.1%。从澳大利亚进口量平均每年达到总进口量的16.9%,2009年的进口量最大,达到了23.58%。与此同时,中国木质燃料的出口量非常少,2010~2012年木质燃料的出口量分别是5.39万t、3.96万t和2.24万t(UN comtrade数据库)。

  同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一样,中国的木质燃料进口量的增大,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对木质燃料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国内木质燃料的供给满足不了国内的需求。根据2012年美国“全球木材和木制品市场动态”报道,未来亚洲木质颗粒燃料和能源用木片的消费量将大幅增加。日本和韩国相继出台了扩大绿色和低碳能源利用的规划,采取一系列措施增加对林木生物质能源方面的投资,韩国木质颗粒燃料的年消费量目前为几十万t,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500万t。2013年度欧盟生物燃料报告预测,由于木质燃料颗粒在供暖系统中的使用优势,许多发电厂正在减少煤的使用而转向可再生能源,到2020年欧洲木质燃料颗粒年消耗量将介于5000万~8000万t。

  3结论及展望

  3.1主要结论

  (1)可再生能源中,生物质能源是唯一能够持续生产、规模可控、可储存、可运输的全球性能源,是替代化石燃料的一种很好的选择。中国的生物质资源丰富,特别是林木生物质资源量巨大,是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的重要途径和方向。

  (2)木质燃料作为能源使用具有悠久的历史,特别是以燃烧方式提供能量的薪材,是木质燃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商品薪材的产量总体呈现增长的趋势,当前产量平均占到木材产量的9.0%,农民自用薪材消费是商品薪材的4.27倍。

  (3)木质燃料的进口量逐年增加,2008年后增长趋势明显,进口来源主要是东南亚的越南、泰国和印度尼西亚,以及澳大利亚等国家。进口量的增加表明国内供给与需求的高度不平衡,国内对木质燃料的需求量仍在持续增长。

  3.2进一步展望

  (1)中国的林木生物质能源开发和利用必须重点关注两方面问题:一是林木剩余物的利用率不高,目前仅利用了不到资源总量的1%;二是农民自用薪材数量较大,但是中国农村自制土灶的热效率最高为20%~25%(陈喜龙,2005),研究开发木质燃料的专用燃烧器,大幅提高木质燃料利用的热效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木质燃料进口量的不断增大,使得进口依赖程度加大,会对中国的能源安全造成一定威胁(Fredrich Kahd等,2013)。同时亚洲其他国家如韩国、日本的大型能源公司也正在研究从澳大利亚、越南、印尼、菲律宾、加拿大和美国进口木质颗粒燃料,必然对中国木质燃料的进口资源形成竞争压力,中国应加大对北美、俄罗斯等世界上主要木质燃料供应国的进口。

  (3)薪炭林等能源林的开发利用是增加国内原料供给、解决农村能源供应、缓解木质燃料进口压力的有效途径(Matti Parikka,2004;马威等;2007)。如何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合理划分薪炭林种植区域、科学选择薪炭林树种、提高薪炭林培育技术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声明:本文文字转载、图片收集自网络,不代表中国生物质能源网立场,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在最短的时间内删除。 http://www.cnbioenergy.com/uncategorized/2951.html
广告位
上一篇
下一篇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180-88671599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dmin@cnbioenergy.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